中国乘用车市场7月整体销量增幅放缓至2.1%,新能源abg欧博市场也呈现出明显分化态势。当纯电动车型保持24.5%的同比增长时,增程式车型却遭遇两位数下滑,同比暴跌11.4%。而根据乘联会数据,新势力阵营中,纯电动与增程的结构占比从去年的43%:57%变为64%:36%,市场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市场降温,增程失速
乘联会新数据显示,7月增程式电动车批发销量仅为10.9万辆,同比下降6.2%,环比下降13.7%。在新能源批发结构中,增程车型占比已降至9.2%,同比减少3.1个百分点。
理想abg欧博成为这波下滑潮中最典型的代表。这家曾以增程技术横扫市场的造车新势力,7月交付量同比暴跌39.7%,仅售出30731辆,首次被挤出“新势力前三”阵营。
为何增程车型销量下滑如此之快?纯电动车价格战是首要压力源。特斯拉、比亚迪、蔚来等品牌近期纷纷推出“极具侵略性”的折扣策略,大幅降低了纯电车型的购买门槛。
同时充电网络快速扩展改变了消费者心理预期。随着中国充电桩数量突破千万大关,“里程焦虑”这一增程车型最大的卖点正在迅速弱化。而补贴政策转向加剧了市场失衡。多地政府削减了对插混和增程车型的购置补贴,将更多资金转向支持纯电动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。
此外用户换购行为的变化同样不可忽视。市场调研发现,早期增程车主在换车时,超过60%转向了纯电车型。这些消费者已经克服了对电动车的心理障碍,不再需要增程器作为“安全毯”。
新玩家入局,技术突破
尽管市场遇冷,车企对增程赛道的投入却异常坚定。近期广汽集团宣布将发布“星源增程”技术,首搭车型昊铂HL增程版同步上市。不久前,智己abg欧博正式宣布推出“恒星”超级增程系统,配备66kWh大容量电池,纯电续航突破450公里。
小鹏abg欧博在工信部最新公告中亮相的增程版X9,同样瞄准了长纯电续航这一技术指标。这些新入局者不约而同地押注“大电池+超快充”技术路线,试图重新定义增程体验。
因此技术痛点攻关成为破局关键。受目前在售增程车型印象,消费者总感觉“烧油充电”的增程模式,除了解决里程焦虑、降低车辆成本之外,仍有很多“缺点”,比如馈电油耗高、噪音大以及动力弱等。而新一代增程技术通过对技术升级和突破,让增程车型驾驶体验有了全方位提升。
行业观察人士认为,增程技术的未来将呈现明显市场分化。在主流大众市场,纯电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,增程只能作为补充;而在中高端市场,增程仍将保持重要地位。
“相比于纯电,增程更是‘利润奶牛’。”一位长期跟踪新能源abg欧博行业的分析师如此评价。理想和问界已经证明,增程技术可以帮助车企获得更高的溢价与毛利。
但搭载大电池增程车型也引发不少质疑,增程器启动的次数越来越少,车辆要背着更多重量,相比纯电的成本优势也逐步降低,这好像不太合算。然而市场反馈却显示,增程车型确实能有效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,消费者愿意为这份“心理保障”买单。同时只要相比纯电车型有明显价格优势,依然有足够吸引力。
成本重构,增程挑战
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正在改写游戏规则。碳酸锂价格从高峰时的60万元/吨降至目前的10万元/吨,大幅降低了纯电动车的电池成本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当前搭载“超快充+大电池”的新一代增程车型,制造成本与同级别纯电车型相差已不再明显。这一变化彻底颠覆了增程技术原有的成本优势。这或许也是理想abg欧博仍坚持要推出i系列纯电车型原因之一。
面对挑战,车企正在探索新的技术融合路径,可以明确的是增程系统技术升级,将会带动增程市场车型“洗牌”。在增程技术研发能力,也将成为车企新的护城河。可以预见,增程技术的未来不在低端市场。行业专家预测,随着“超快充+大电池+长续航”成为高端增程车型的标配,这项技术将逐步蜕变为中高端市场的专属配置。
广汽、智己和小鹏的新一代增程车型将在未来两个月内陆续上市,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或许将决定增程技术的走向。增程的发展还远未结束,但它的角色已被重新定义。
上一篇: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 2026款深蓝L07起售价13.59万元
下一篇:智界独立运营后订单破2万,想挣大钱就得一切听华为的?